
在那个初中的傍晚,当夕阳的余晖像柔和的绸缎般洒落在地铁站的出口,我像一只归巢的小鸟,踏着轻快的步伐,走向那条熟悉的归家之路。在那里,有一位特殊的“朋友”静静地守候着,它便是一株不起眼的灌木球。那翠绿的叶片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生机勃勃的绿光,宛如翡翠般熠熠生辉。正是这株灌木,像一位无言的导师,陪伴我走过了青涩的初中时光,也悄然引领我踏入了文学的殿堂。
与灌木的友谊,宛如一首田园诗,旋律优美而深沉。我常常坐在它的旁边,对它倾诉心声,它则像一个耐心的听众,用沉默的方式给予我最真挚的陪伴。它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那种无言的交流,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的文学之门。我开始用文字描绘生活的点滴,将那些感动与思索化作流淌在笔端的墨水,书写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我最初与文学的邂逅,源于那些引人入胜的游记。它们犹如一道道绚烂的彩虹,引领我踏入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每个地点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羁绊,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岁月的长河中。更妙的是,当我情到深处,还可以亲身前往体验那些令人陶醉的美景。
最初,我被甘肃的莫高窟所吸引。那道士塔中的故事,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让我感受到了古老文明的厚重与深邃。随后,我又漫步在风雨中的天一阁,聆听着历史的低语,感受着那份宁静与庄重。而西湖的湖光山色,更是让我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我喜欢上了这种在字里行间看世界的感觉。那些游记仿佛是一扇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它们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也激发了我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之后,我又找到了短篇小说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那些瑰丽想象的故事,如《绿色门》、《三条路》等,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无尽魅力。而那些关于人性悲歌的作品,如《羊脂球》、《两个朋友》等,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阅读口味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我开始涉猎一些世界名著,从中汲取着智慧的养分。同时,我也对现代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优美的诗句,如同清泉般滋润着我的心灵。
在文学的海洋中,我感受到了无尽的喜悦与痛苦。那些文字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能够触动我的内心深处。我时而欢笑,时而落泪,但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都是那么真实而深刻。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梦想的摇篮。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怀揣着各自的故事,选择了文科,最终与我们文法学院相遇。或许,是家人的殷殷期盼,为你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或许,是朋友的携手相伴,让你在求知的路上不再孤单。而我,如同你们中的许多人,是带着对文学那份最纯粹、最热烈的爱,踏入了这片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圣地。
矿大的文法,既是文蕴我心,亦是法承古今。文蕴我心,便是那源远流长的文脉,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文理之中,蕴藏着古代读书人的那份坚韧不拔、求索不止、奋发向前和恣意纵横的精神。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文法传承者,肩负着延续这份文脉的重任,要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而法承古今,则意味着我们要汲取古今中外的智慧与精华,为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古时君子胸中的浩然之气,朝堂之上的法度严明,士大夫的操守坚定,都是我们应当学习并传承的宝贵品质。我们要遍采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将这些美德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行事立人的准则。
让我们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行事准则,不断追求卓越,为文法学院的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书写属于文法学院的新篇章,让这份对文学的爱,永远燃烧在我们心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谈及此处,我仍想提及我那心爱的灌木。每当我沉浸在深夜的读书或写作中,我总喜欢想象它就在我的身旁,与我共同研讨,一同进步。然而,有一次发生了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我在洗漱时,竟将这份虚拟的灌木放置在镜子的边缘。当我抬起头时,镜子中映照出的那个刚刚转学、曾一度迷茫的少年,此刻却已抛却了所有的困惑与不安,他的眼中只剩下满满的笑意与欣慰。那一刹那,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与灌木一同成长的影子,那份坚持与执着在镜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姓名:赵英奇
班级:行管23-1班
主要职务:曾任院学生会外语部组员,院辩论队队员,班级监察委员。
参与的活动与获奖:入学以来曾获BETT 英语翻译大赛总决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