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外国语言文学及翻译硕士学位论文 撰写及答辩流程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02 浏览次数:

一、开题答辩

1. 外国语言文学及翻译硕士开题答辩在第3学期末进行。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参加开题答辩。

2. 开题答辩专家组由不少于3位校内导师(导师回避)组成。答辩过程中,学生向专家组汇报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问题、研究设计等内容;专家组围绕开题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并根据开题报告学术水平进行等级评定,具体包括:优秀(90分)、良好(80分)、中等(70分)、合格(60分)和不合格(50分)。若开题报告评定为不合格,则开题答辩不通过,学生需重新进行开题答辩。

3. 根据研究生院规定,开题通过的学生需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内完成选题报告及选题情况表的提交工作,最晚提交时间为第4学期初,若未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开放期间提交,则视为自动延期。

学生第一次开题未通过,由导师自行组织再次开题,直至开题通过,并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提交选题报告及选题情况表,方能进入论文预答辩环节。

注:开题成绩计入学业奖学金评定(未按时参加开题的同学,奖学金评定时该分项按0分计算);开题答辩与毕业答辩之间至少间隔1个学年。

二、预答辩

1. 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论文、翻译硕士实践报告预答辩在第5学期最晚在3月底之前)进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由各自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导师根据学位论文质量决定是否同意毕业生参加预答辩,不能进入预答辩的学生直接按延期毕业处理。

2. 预答辩专家组由不少于3位校内导师(导师回避)组成。答辩过程中,学生向专家组汇报论文的研究问题、整体结构、研究过程、关键结论等内容;专家组根据论文学术水平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包括三个等级:通过、通过且后20%、未通过。预答辩未通过的学生按延期毕业处理,学生需进行延期毕业申请;预答辩后20%的论文直接报送校研究生院,进入教育部学位论文中心匿名评审候选名单。

预答辩不通过的学生由导师自行组织再次预答辩,直至预答辩通过,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外审环节。

三、论文提交与送审

1. 学位论文定稿电子版须于答辩当年4月初提交系统(具体时间待研究生院通知)。提交系统前,毕业生须先完成毕业申请,完成后自行进行学位论文格式检测(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学位>>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格式检测),格式检测通过后结果会自行上传至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格式检测未通过,学院将不对上传论文予以审核。进行格式检测前,请参照研究生院网站学位论文模板(https://yjs.cumtb.edu.cn/info/1030/1641.htm)仔细修改。

2. 格式检测通过的学生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学位>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学位论文评审信息>论文摘要/学术不端检测中,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硕士学位论文(匿名版),用于学术不端行为检测、AIGC检测及送审;经导师审核通过后由学院组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AIGC检测。

3.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AIGC检测标准:

①全文及各部分(章节)文字复制比不大于15%(含),视为检测通过,直接送审。

②若全文或某部分(章节)(文献综述、附录部分除外)文字复制比大于15%,但不大于40%(含),则有1次(注意:仅有1次)修改机会,研究生院将全文标明引文的报告单通过系统反馈至导师及个人。

③文献综述部分可适当放宽至30%。

④附录部分,如涉及案例、调查分析、原始数据等可能存在基本信息重复的部分,可放宽至30%。

⑤学位论文全文或某部分(章节)文字复制比大于40%,则终止本次学位申请。但翻译硕士除外。若翻译硕士附录部分原文复制率超过40%,以及正文中因原文重复导致的复制率超过40%,应该由学生和导师说明情况,外语系导师组做决定,不能直接终止翻译硕士学位申请。

⑥二次提交的论文,检测合格送审,不合格,取消本次学位申请。

⑦AIGC检测文字复制比,以研究生院通知为准。

注: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填写《学位论文检测异议审核意见书》(学位>学位论文评审管理>学术不端检测模块中点击有异议),导师同意并签名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决定该论文是否继续送审,如同意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主席签署意见并签名,学生将意见书上传系统。

4. 抽检的硕士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组织送审。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院以随机抽取和重点抽取相结合的方式,从各学院预答辩排名后20%的研究生中抽取30%。

5. 未被研究生院抽检的论文由学院组织送审,除导师外,须聘请校内、外各1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同行专家评审。

6. 送审结果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评审通过

①若评阅意见中均为“同意答辩”(85分以上)即通过,可参与论文答辩环节;

②若评阅意见中均为“小修改后答辩”(70-84分)或者1份“同意答辩”、1份“小修改后答辩”,论文作者应在导师指导下,按照评阅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填写《硕士学位论文修改说明》,经导师审阅同意后,准予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2)大修改后复审

若评阅意见中仅有1份为“大修改后重审”(60-69分),论文作者修改学位论文,由导师及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是否复评。

①如导师或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不同意复评,终止本次学位申请。

②如导师同意复评,提交学位论文及《研究生学位论文复评申请》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复评后,研究生院委托第三方评审机构再送1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

l 若复评专家评阅意见为“同意答辩”或“小修改后答辩”,论文作者应在导师指导下,按照评阅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有“小修改后答辩”意见需填写《硕士学位论文修改说明》,经导师审阅同意后,准予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l 若复评专家评阅意见为“不同意答辩”(60分以下)或“大修改后重审”,则终止本次学位申请,间隔1个批次后方可再次申请学位。

(3)未通过评审

若评阅意见中有1份及以上为“不同意答辩”或2份“大修改后重审”,则系统中直接认定评审未通过。评审结果自动在系统中锁定,将不再给予该生修改论文和复审的机会,按延期毕业处理。

7. 导师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进行评阅,可点击右上角问号查看填写说明(导师>学位论文管理>学位论文导师评阅)。

四、毕业答辩

1. 毕业答辩在第6学期末进行。答辩前,学生需自行在系统中填写答辩相关信息申请答辩,提前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学位申请书》、修改说明、指导教师评阅书、专家评阅书、质量评价表等,并打印好相应数量的毕业论文。如无特殊情况,答辩全部为线下进行,最终执行程序以当年研究生院网站文件通知为准。

2. 毕业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3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包括不少于2位校内导师(导师回避)、校外1位导师(担任主席);答辩秘书由我校中级职称以上或具有硕士学位的教职工担任。答辩委员会听取毕业生答辩汇报,并根据汇报质量和论文学术水平进行评议,答辩现场公布答辩结果,包括两个等级:通过、未通过。

3. 论文答辩通过的同学有7-10天时间修改论文,之后根据通知上传存档论文;存档论文上传前同样由学生个人进行格式检测,检测通过后由学院组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和AIGC检测,学术不端检测结果要求全文和各部分(文献综述、附录部分除外)不超过15%,文献综述、附录部分不超过30%,AIGC检测以研究生院通知为准,超过者由研究生院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论文答辩未通过的同学按延期毕业处理,需进行延期毕业申请。

注:论文查重未过、送审未过、答辩未过的毕业生均需按照校研究生院相关通知要求再次申请答辩。其中前两类学生需重新进行论文查重、送审、答辩;后一类学生直接申请论文答辩即可。